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这一章很长很长,发展方面一笔带过,后面会直接写争霸剧情,然后尽快完结本书。

...

...

侵入大汉并州、河东一带的匈奴大军,被并州军吕布等将,以及凉州军徐荣等将,率军包抄夹击,    近乎全军覆没。

此战威震天下,边防百姓将士欢呼沸腾!

虽说匈奴就如同烧不尽的野草般,春风吹又生。但此战过后,匈奴十年之内已经没有能力南下。

甚至,匈奴余孽还能不能存活,部落会不会被鲜卑、乌桓等异族吞并,    还犹未可知!

匈奴左贤王等高层战死,此战意外救回了蔡邕女儿蔡琰蔡昭姬,    此举赢得了蔡邕的感激之情。

刘辰借着这份救命之恩,    直接对蔡邕提出了“借阅藏书”的条件。

蔡邕犹豫片刻,答应了下来。

蔡邕生平藏书多达万余卷,完全不比太学院的藏书少。刘辰借阅藏书,抄录,然后准备活字印刷术印刷。

既然刘辰准备建立“农业大学”,这些藏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,他甚至请示汉帝刘协,从兰台(国家图书馆)中进行抄录。

其他方面暂且不提,但在藏书方面,刘辰建造的农业大学,一定是全国之最,甚至要超越那些世家大族!

这些,就是他招揽士子的底气所在!

在并州军和凉州军歼灭匈奴大军半个月后,刘辰终于启程前往河东郡。

在此之前,他将活字印刷术发明创造出来,顺便改进了造纸术,让纸张从原本的昂贵价格,    跌到白菜价。

同时命令部下进行活字印刷,将蔡邕的藏书,以及兰台中可以抄录的藏书,全部进行印刷出来。

做完这一切之后,刘辰终于安心前往河东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当初征辟的将领谋臣,有不少已经到达京师了。

譬如荀攸、荀彧、郭嘉和许褚等豫州将士,兖州的程昱、满宠、李典等将士。

至于徐州、荆州等地,还没有听到消息。

考虑到道路交通不便,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
除了许褚成为刘辰护卫之外,其他的将士,全部留在京师,抄录那些藏书,以及听命行事。

因为董卓之乱,京师人才凋敝,荀攸等士子的加入,瞬间充实了人才的任用。

因为是出自刘辰的举荐名单,汉帝刘协对其十分信任,    将这些士子放在重要岗位。

如此一来,    京师皇城有卫尉孙坚统率精兵拱卫,城外有执金吾曹操统率巡逻卫队巡视。

京师北军五校、留下的一些凉州军、并州军将士,    总计十万大军拱卫京师。

刘辰这才安然前往河东郡。

初至河东郡,并州军和凉州军各自派遣使者拜见。

河东处于并州和凉州之间,正好与并州的上党等郡,凉州的北地等郡接壤。

让刘辰有些意外的是,凉州军的使者竟然是贾诩。

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。

因为刘辰的居中协调,汉帝刘协大赦天下,凉州军和并州军除了贼首董卓和李儒等人外,其他将士谋臣幸免于难。

当初贾诩从汜水关败退,一路逃回凉州。不过在半路上得知这个消息后,就在河东驻留了。

旋即凉州军回防,贾诩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原部队。

正巧匈奴入侵大汉,贾诩设计包抄,截断匈奴大军退路,以至于并州军和凉州军配合,竟将匈奴大军近乎全军覆没了。

可以说,贾诩也算是立下赫赫战功。

刘辰对贾诩本就没有偏见,此时相见,互相交谈起来,也算是相谈甚欢了。

并州军使者是张辽。

一一讲述了匈奴大军入侵战败的事情,同时带来了匈奴余部被鲜卑步度根首领吞并的消息。

匈奴巅峰时期,冒顿单于也是曾经控弦三十万,但随着此战过后,已经化为历史了。

但与之而来的是,鲜卑异族的势力大增,趁虚吞并匈奴部落,进一步进入漠南,取代南匈奴的地位,靠近大汉。

鲜卑曾经出过一位杰出的首领檀石槐。

檀石槐有勇有谋,在弹汗山建立王庭,向南掠夺东汉,向北抗拒丁零,向东击退扶余,向西进击乌孙,完全占据匈奴故土,一度攻至倭国,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,南北达七千余里。

多次攻打汉朝的“缘边九郡”及辽东属国。拒绝汉桓帝“封王与和亲”,建立三部,各置大人统领。

不过公元181年,也就是光合四年,檀石槐死后,鲜卑又再次分裂。

西部鲜卑叛离,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:

一是步度根集团,拥众数万,据有云中、雁门一带。

二是轲比能集团,分布于代郡、上谷等地。

三是原来联盟“东部大人”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,散布于辽西、右北平和渔阳塞外。

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。

不过这一次吞并匈奴残余的是步度根集团,势力膨胀,以至于可以与轲比能集团媲美,威胁并州边境。

至于轲比能,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,同样率军南下。不过随着公孙瓒回归,以及刘关张任命渔阳,应该是蹦达不起来的。

刘辰得知消息后,立刻在河东郡的粘土矿开挖,同时烧制青砖、红钻和水泥,他要修建长城。

这些塞外异族简直就是春风吹又生。

匈奴当初被打得分裂南北,北匈奴逃亡西方,横扫欧亚。南匈奴留在大汉成为附庸。

不过这些异族一直都有反叛,鸠占鹊巢的想法和野心。

原历史曹操将南匈奴分城左右南北中五部,安置在并州、凉州、冀州一带,本以为可以靠着分局离散匈奴凝聚力,谁知道后面造成了五胡乱华。

现在匈奴覆灭,鲜卑又再次出来蹦达了。

刘辰觉得,就算他们将鲜卑覆灭,后面也会有什么乌桓、丁零异族出来蹦达。

既然如此,修建长城就迫在眉睫了!

如今修筑城防的是青石、夯土,青石的重量自然不用多说,耗费人力财力物力。夯土需要耗费精力夯实,耗时耗力。

可利用粘土烧制出来的青砖、红砖和水泥,这简直就是建筑业的大杀器。

当然,就算青砖重量轻便,水泥粘结方便。所需要的人力物力,也需要海量的财力。

因此刘辰在此之前,先在盐矿进行制盐。

汉朝的盐属于粗盐,只是初步的进行过滤和蒸煮,因此无法将盐中的杂质完全萃取。

想要取出粗盐的杂质,必须要使用氯化钡、纯碱和烧碱,将粗盐的硫酸根离子、镁离子、钙离子去除。

如今在汉代,可以用熟石灰和苏打粉等等代替。

在此之前,需要进行碳吸附过滤。

说起来好像很难,不过在刘辰进行过一遍的实验操作后,那些工人立刻就学会了。

望着那干净洁白的食盐,众人都震撼住了!

他们没有想到,难倒大汉四百多年,甚至春秋战国、秦朝时期就有不少的能工巧匠、能人异士在研究制盐法。

最后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。

没想到刘辰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!

赵云等人甚至还学到了什么化学配比的知识,只是听的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晕乎乎的。

不过当看到这干净洁白的食盐,就如同雪花一般,赵云还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立刻加强戒备。

这制盐法简单,山寨仿制也就容易了!

刘辰既然准备利用这“雪花盐”赚钱,自然不能让其他人学会这种配方了!

接下来,刘辰坐镇河东,靠着制盐法制作“雪花盐”贩卖,直接席卷京畿地区。

司隶、并州、凉州等西北这一代,在汉帝刘协掌控中的地区,也就是并州军和凉州军驻守的地区,立刻畅通无阻的销售开来了。

以至于这一代的食盐销路,直接崩溃了!

面对这种“雪花盐”,并且价格比“粗盐”还便宜,百姓们怎么选择,已经可想而知了吧?!

刘辰瞬间收获了源源不断的财富,靠着这种财富,他招聘工匠,修筑长城。

第一步反而是修建水泥路。

要想富先修路,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。

况且将青砖、红砖和水泥运输到边关,也需要一条适合运输的道路方才事半功倍。

刘辰之所以有这种想法,也是看到当初秦始皇修建的驰道。

这条可以从咸阳直通边关的驰道,乃是始皇帝当初的大工程之一。

刘辰如今准备在这条驰道上面,利用水泥进行加固,而不是新开辟一条出来。

这可以将工程难度、时间、消耗大大降低。

不得不说,始皇帝修建的不少工程,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。

第二步就是在并州、凉州边关修建城防,也就是将原本的一段一段长城相连起来。

两步可以同时进行。

这耗费的人力、无力、财力,绝对是超乎想像的恐怖。

但因为有着“雪花盐”的贩卖,反而让刘辰有足够的金钱挥霍。

同时靠着金钱,让沿海的百姓可以迁到并州、凉州来发展建设。

毕竟并州总人口仅仅只有六十多万、不到七十万。而凉州就更少了,甚至不超过五十万的人口。

一切都被刘辰规划的很完美,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
不过还是发生了不少的问题——

修建长城的时候,青砖和水泥因为没有钢筋加固,虽然粘结速度很快,但开裂的速度也很夸张。

刘辰不得已,在河东开展坩埚炼钢法,比起土法炼钢,坩埚炼钢法更好。

但时间上显然有些来不及了。

不得已之下,刘辰只能利用竹子来充当钢筋加固,这也是后世豆腐渣工程给他的灵感。

除此之外,制盐法制造的“雪花盐”,还是引发了宵小的觊觎。

率先对刘辰出手的是河东世家,面对刘辰手下的驻军,他们无计可施,只能从那些工人下手。

这些世家对工人威逼利诱,简直就是土地兼并巧取豪夺的翻版。

但问题是,他们巧取豪夺,夺到刘辰头上,这能忍?

最后刘辰不客气,将那些伸手的世家,斩尽杀绝了!

河东郡太守弹劾刘辰滥杀无辜,以权谋私,草菅人命。当消息传到京师后,京师震动,转眼就传遍天下。

就算是白痴都知道,这若是没有世家手笔,那真的是见鬼了!

汉帝刘协完全不在意,对刘辰保持着高度信任,甚至将河东郡太守直接革职查办,擢升郭嘉任职河东郡太守。

之所以选择郭嘉,第一除了刘辰的举荐外,还有一点是,汉帝刘协看重郭嘉寒门出身。

虽然寒门子弟,也是祖上阔过,但至少比起当今世家,盘根错节、同气连枝的关系,已经淡化很多了。

至于刘协真正想要的平民百姓,目不识丁,根本无法胜任。也只能寄希望于“农业大学”建立后培养人才了。

反正刘协如今才十岁,等得起!

汉帝刘协的表态,让天下更加震动!

满朝文武百官,哭嚎着刘辰即将成为第二个董卓!

他们为何如此?

第一,

因为刘辰所谓的“让天下再无饿殍”的办法,他们已经从中打听到了。

上林苑种植的红薯、土豆和玉米,在这半年时间,已经收成了一次。

当初刘协亲临现场,甚至去信要不要给刘辰寄过去一些。刘辰直接拒绝了,让陛下监督,继续翻种。

只有更多的种子,才能普及天下!

如今他修筑长城,接下来要在并州一带推广,所需要的种子绝对是海量。

刘协答应了。

也就是这一次的收成,让不少人得到了红薯、土豆和玉米的情报,也知道了这三大神器是高产量农作物。

既然知道了,在那些人看来,他们也能做到“让天下再无饿殍”,有没有刘辰都一样。

过河拆桥、卸磨杀驴,这些世家代表的势力,可谓是炉火纯青,驾轻就熟!

第二,

雪花盐的暴利,已经让朝堂的公卿都有些动心了!

大汉的粗盐,大部分产自沿海,青州盐场天下闻名。如今虽然在袁绍掌控中,可不少世家都有股份的。

袁绍当初还在沾沾自喜,鄙视刘辰的无知。他觉得自己可以靠着“盐场”崛起。

贩卖食盐获取暴利,利用食盐笼络世家,然后借此机会,夺下冀州!

袁绍除了青州牧的位置,还有渤海太守的权利,当初他擢升青州牧后,依旧没有放弃渤海的权利。

渤海也是沿海,青州也是沿海,袁绍几乎是控制了沿海一带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袁绍可以利用食盐对冀州进行经济战。

袁绍已经收买满朝公卿,暗中联络公孙瓒,已经准备对垂死挣扎的冀州牧韩馥发动最后一击了。

可还没有出手,雪花盐问世,直接让冀州缓过气来。随之而来的,就是青州盐场的粗盐直接崩溃!

百姓们不傻,放着更好更便宜的雪花盐不要,跑来买你的粗盐?

就算袁绍强制性禁止雪花盐销售,可明面上可以挡住,但人家走私贩卖,你还能管得了多久?

这让袁绍气得吐血!

袁绍甚至怀疑,是不是刘辰故意的?

就是因为有“雪花盐”,因此方才大方的让他擢升青州牧,不在意青州盐场的掌控权?!

这让袁绍暗中撺掇公卿,想要对刘辰下手,逼迫他交出“制盐法”。

然后。

河东世家、并州世家、凉州世家,直接被屠了个干净。

做出这些事情的,还不是刘辰,而是“突然”复起的白波军横扫并州河东一带。

最搞笑的是,并州军熟视无睹一般,竟然放任这些贼首肆掠,世家豪族死伤惨重。

反倒是这些贼首劫富济贫,让普通百姓得到不少金银财宝了。

只要不傻都知道,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了。他们想要弹劾刘辰却没有证据。

如今刘辰的背后,站着的是并州系、凉州系,孙坚系,以及京师皇党。

刘辰贩卖的“雪花盐”,可不是专门进了自己的腰包,并州军、凉州军将士、百姓、民生城防建设花费。

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ar-album.com/news_0_phhmu/umdomomu.html

5200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

啃书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